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崔永元:我的抗战
作者:《中国传奇2010之我的抗战》节目组
第1节:前言 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1)
前言
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
《我的抗战》印象
2010年10月底的一个周末,《我的抗战》剧组的乌尔汗女士来电话让我为这本书写篇序。她确信,除了总策划崔永元、总导演曾海若等几个核心人物之外,我这个挂名的历史顾问也是把32集《我的抗战》从头到尾认真看完的人。她的判断是对的,我确实看了,而且每集都看了不止一遍。乌尔汗作为剧组的联络人,最初给我的任务就是给大功告成的每集片子找毛病,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我为此使劲挑,起先还挑出个别的毛病,可越到到后面就越难挑。越难挑,看的遍数反而越多,不过,许多集最后的审片意见还是惊人一致的:本集未发现问题。专门纠错的人抓不着错,也很失落,觉得很愧对顾问这名号。凡事见微知著,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我的抗战》剧组是做事相当严谨认真的团队。
从1998年底沾上历史纪录片开始,就一直干着策划、撰稿的苦命勾当,不得已时才客串一下嘉宾和顾问的。记得《我的抗战》刚启动的时候,央视《见证》栏目的制片人陈晓卿先生就曾经向小崔推荐我当先期策划的,没想到最后却阴差阳错变成了顾问。但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名义,对小崔的《我的抗战》,我自是特别关注的。对抗日战争研究,我早有兴趣,1986年写成的硕士论文就是以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为题的,这个题目当时很前卫,敢去研讨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寥寥无几,印象中就是上海的余子道、北京的王建朗及稍后的马振犊等几位先生而已。一位业界前辈为此曾经提醒过我,研究抗战的条件并不是很成熟,禁区多多。我感谢前辈的忠告,但还是投入许多精力在抗战上面,经历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并欣喜地看到抗战研究的禁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打破。不过,时至今日,抗战这个领域依旧有它政治上特有的敏感性,搬到电视上尤为如此。
算起来,我也参与过近20部纪录片的创作了,涉及到的抗战题材就有好几部,如《百年中国》、《抗战八年》、《一个时代的侧影:1931…1945》、《抗战》(时间、王韧)、《峥嵘岁月成都建川博物馆的非常记忆》等,深知拍摄抗战题材纪录片的不易和艰辛。抗战老兵持续凋零、古战场难寻、实物遗存甚少等已经令人惆怅,政治上的禁忌更是在所难免。从功利上言,拍抗战纪录片正所谓吃力不讨好的。但从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出发,从历史研究者到纪录片创作者,许多人还是像飞蛾扑火一样致力于寻找、挖掘和表现更丰富更真实的抗战,共同的心愿是为中华民族留下一段真实的抗战信史。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没有得到充分全面的展现,我们这些后辈就愧对抗战将士和卷入过那场战争的平民。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遏这种发自内心的强烈冲动。我相信,小崔和他的团队也是为了这份强烈的责任感而进入这个领域,并不断对这段斑驳壮烈的历史发出不停的追问,而且也因这部纪录片而〃为伊消得人憔悴〃。毕竟,干自己想干的事,那是无法抵挡的诱惑。做研究的学者和做纪录片的编导一样,对弄清真实、表现真相有一种宗教般的激情和信仰,并常常乐在其中。
第2节:前言 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2)
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一个时代的侧影:1931…1945》是真实的,画面全部用文献、照片等来编织,没有使用过一个人物采访。《我的抗战》也是在史实上较真的,它的手法主要是借助抗战老兵与平民的口述历史。口述历史如今方兴未艾。但做口述历史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还要有很深厚的人脉关系。如今在这个领域里,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纪录片导演各擅胜场。小崔的团队自筹资金上亿元,有意识的抢救历史,因为岁月无情,抗战老兵和经历抗战的老人正在不断的凋零。小崔的团队数年来采访了3000千多人,而且采访的内容设计得深入而广泛,而不只是为纪录片的画面服务的。这样颇大复杂的工程不是一般学术机构能够做到的。小崔的团队已经不只满足于纪录片编辑的需要。作为电视人,小崔未必需要这么卖力的做,因为那是历史学界该做的。
就《我的抗战》而言,受访的抗战老兵多为士兵或者低级军官,人数多达300人。如此大规模的口述回忆,让我们对真实的抗战有了更深切的了解。中国抗战老兵和日军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日军士兵和军官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战争留下了众多的许多记载,如记日记,写回忆录,甚至编出所在部队的战史。这方面中国相形见绌,因为中国抗战老兵中文盲半文盲占了多数,无法用文字留下有关战争的真实记载,再加上政治环境的缘故,非共产党领导的军人在很长的时间里刻意回避这一段经历。而到如今,这些抗战老兵已经风烛残年,对他们的采访往往可能就是一次终极的访问,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访问,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会写,但会说,可以说出自身的经历和历史的真实。而且他们多半是从一个士兵和下级军官的角度去讲述抗战的。抗战是靠千百万无名的士兵和下级军官的默默奉献而持久的,仗是士兵在打的。他们怎么当兵的,如何适应军旅生活,在战场上遭遇了何种状况,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他们饱尝过的死亡、流血、饥饿和众多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而且口述的同时,观众能看到讲述者的表情,同一句话在不同表情下表述有不一样的效果。口述相比文字是真正原生态的。小崔的团队积累了异常丰富的〃口述历史〃资源,可以向历史学界炫耀自己所下的厚实功夫,它还怡然自得的展现了自己平民化的独特视角;它甚至有意识的用故事片式的精巧叙事手段去吸引电影、电视剧的忠实观众,显得野心勃勃。
第3节:前言 历史纪录片的新标杆(3)
我涉猎历史纪录片拍摄10多年了,还是乐此不彼,足可见它的迷人和魔力了。新兴的历史纪录片的历史书写已经真真切切的地在挑战着传统的历史研究范式,我因为机缘巧合,能够最直观的感知到了这一点。
而今,我们这个国家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崛起,许多国民的精神却意外的陷入迷茫和焦躁。诚信二字为人怀疑久矣,据调查,连上海的母亲们都不愿意将诚信的理念教导给孩子,怕孩子们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吃亏,而一些官员们喜欢以〃讲政治〃〃顾全大局〃等冠冕堂皇的口实把犯事的真相遮盖得严严实实。这回由《实话实说》栏目走出来的小崔来做抗战纪录片,大规模的探究真实的抗战,探究战争时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酸甜苦辣,让这些普通人走上银屏,应该不是偶然,而是执著的信念使然!仅此一点,小崔已经在这个时代再一次留下了关键性的精神印记,《我的抗战》亦是如此,它透着的是毅力、坚韧、品格和智慧。写到这里,我想以一个抗战研究者和历史纪录片票友的身份,感谢小崔,感谢曾海若,感谢《我的抗战》的编导、记者和每一位成员,你们的工作有益于民族精神的重塑,会给抗战的研究和历史纪录片的样式带来新的改变,《我的抗战》已经树立起一个新的标杆。
纪录片《我的抗战》历史顾问 李继锋
2010年10月26日
第4节:序 故事背后那些未完的故事(1)
序
故事背后那些未完的故事
《我的抗战》播出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作为与抗战老兵直接接触采访的前方记者,想想两年多在全国寻访抗战老兵的经历,两个字,〃值了〃。
这些老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如此普通,普通得走在大街上,和我们面对面地走过,我们都注意不到他们。这些人又是如此的不平凡,在他们日渐衰老的容颜下面,在他们轻松的语态和平静的神情中,娓娓道出的,是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段历史,正逐渐被人们遗忘。
似乎不能说是遗忘,因为这段历史,已经印记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中,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虽然有些说不明,但却隐隐约约感受得到,不时地会蹦出来,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和情绪。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我们把这些在城市和乡村里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请到了我们的摄像机前面。对,他就坐在我的对面,讲述着埋藏在心底的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一、耐心的倾听者
《我的抗战》里面有许多具体的故事。正如崔老师所说,要的是故事,要的是细节。如何从老人的记忆中挖掘出对于他们生命最重要的片段?这需要耐心,需要倾听。
〃你想听吗?想听我给你讲讲。〃许多老人是伴随着这样的开场白,打开了他们的记忆。你想怎么听,决定了他们要怎么说。你是否愿意倾听,决定了他们兴致有多高。
但面对这些老人,我们中的大多数没有耐心,缺少兴趣。甚至许多老人的亲人对老人的故事都知之甚少。不能责备人们缺少耐心,因为现实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可惜的,是那些埋藏在老人内心的波澜。
我们其实没有做什么,我们只是在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故事,就在老人的〃啰唆〃中流出,如此自然。一个故事,他能讲一天,绝对精彩。
二、那些渐渐远去的老人
谁是猎物 阉宦简史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 清宫悬案 发现瓶颈定律:柏杨品秦隋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 混乱年代的复杂人性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战士 武则天四大奇案 国民党兄弟教父--陈果夫与陈立 唐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贞观之治 全景展示狙击手神秘生活的铁血文学:刺客 光绪皇帝 - 二月河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唐:日落九世纪 [450k]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如果您喜欢我的倾城女总裁,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乱世中的贫困少年一步步成长为鬼子的噩梦,一柄断刀誓将饱饮侵略者的鲜血。新书抗战之断刀,欢迎新老书友前往支持。...
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了伪荆州牧刘琮,此时曹操就要到达襄阳,自己马上就要落地成盒,这时刘琼的金手指到账第一次看牢狱笔记刘琮传这不是我的剧本!第二次看第三次看第n次看刘琼本纪这才是我的剧本!如果您喜欢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上辈子沐笙历经艰辛,终于得到‘女人的秘密’的入选邀请函,然一场意外,回到当年初入模特圈的时候。那个时候,华夏国还没有超模,那个时候,国际舞台上没有东方面孔。重生归来的沐笙,毅然选择了与上一世不同的道路,一条更艰辛的道路,一个披荆斩棘的道路。原本以为要独自攀登上高峰的她,某个人却牵起了她的手,一起携伴前行。某热门综艺节目导演沐笙啊,要不要当我们节目的常驻嘉宾啊?沐笙??不是说好只来一期吗?导演哎呀,你性格太吸粉了,你看你那一期播出后,我们收视率都爆了!要不来混综艺圈吧?沐笙我混模特圈的。阅读指南1本文1V1,走轻松爽文路线,不虐!2情节虚构,娱乐为主。3书友群442060939如果您喜欢我混模特圈的,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他是死亡的化身亦是万物的终结他的身后只有毁灭却也伴随着‘新生’左手核能,右手辐射。愿光辉的核平降临斗罗大陆少年穿越斗罗,伴随着武魂写轮眼变异成为辐射眼,已然成为高浓度辐射源的他,究竟该何去何从?ps斗罗一世界体系,不跟唐三,不拜大师,也不走武魂殿,女主未定。ps2有完整大纲,但更新较慢。如果您喜欢斗罗之核爆斗罗,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新书穿成反派大佬的心尖宝发书啦。可爱无敌的唐小囡穿成了年代文里的蠢笨女配,爸爸是隔壁小孩吓得不敢哭的煞神,妈妈是骂遍全大队无敌的跋扈泼妇,三个哥哥是方圆百里人见人怕的恶霸。但他们在唐小囡面前,全都变成没脾气的小绵羊,只想宠她宠她再宠她。为了改变书里一家子的悲惨结局,唐小囡努力把养歪的三个哥哥掰正。大哥,老师好凶的,你教我好不好?二哥,我身体这么差,要是有个神医哥哥就好了。唐小囡拍了拍自己的肥肚子,良心一点都不痛。三哥,我想吃好多肉肉,可是要好多钱钱。于是,唐家三个恶霸,突然某一天揍跑了狐朋狗友,开始奋发图强,只为了不让宝贝妹妹失望。只掰正哥哥是不够的,唐小囡决定抱紧未来大佬的大腿,现在还是个可怜的小狼崽,她要投喂未来大佬。霍哥哥,吃糖糖。霍哥哥,吃糕糕。霍哥哥,吃肉肉。可有一天,大佬拒绝了她的投喂,还露出高深莫测的神秘笑容,危险的眼神让唐小囡红了脸。哎呀好羞羞!空间爽文双强强宠一对一重生回到十一年前,叶青青只想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最大的恩人自然得此生相守,再替他医好废了的双腿,重争荣光!...